JAVA 拾遗 --eqauls 和 hashCode 方法

缘起—lombok 引发的惨案

Lombok 是一种 Java™ 实用工具,可用于帮助开发人员消除 Java 的冗长,尤其是对于简单的 Java 对象(POJO)。它通过注解实现这一目的。

最近一个新项目中开始使用了 lombok,由于其真的是太简单易懂了,以至于我连文档都没看,直接就上手使用了,引发了一桩惨案。


离开魔都后的一点感想

看过我公众号简介的朋友会发现,我公众号的定位是分享一些个人的技术博客和杂谈,这其中的杂谈不仅包括了技术杂谈,也包含了自己的一些感悟。所以借此澄清,这是一篇杂文!总结了我在魔都这一年半不同角度的感悟。

技术沙龙

我前几天刚发过一个朋友圈:魔都得天独厚的优势便是各种技术沙龙,其中不乏有很多是免费的。我在魔都这些日子,参加了大概 13-15 场技术沙龙。参加这种技术分享会的动机很单纯,大家都是去学习互联网最前沿的技术的,但隐性的好处也很多:

  1. 你可以认识很多跟你同样有积极性的同行们,试想一下,这样一批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不睡懒觉,不打游戏,不陪妹子的人,必然是对技术充满了热情的一帮人。我有不少微信好友是在技术分享会上添加的。
  2. 有些朋友身处传统行业,平时的业务接触不到高并发,JVM 这些看似高大上的名词,但是技术沙龙带来了这样的可能性,让你没吃过猪肉,至少见过猪跑。映像比较深刻的是“美团点评技术团队”定期举办的技术沙龙,参加了两次,分享的很棒,而且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在 APP 中报名即可参加。
  3. 同行间的技术方案分享。很有可能你正在负责公司某块业务的技术选型,而沙龙正好涉及了相关的内容,可以静静聆听下别人的解决方案,通过别人落地的架构,来指导自己的选型。这一点我也有例子真实的例子与之对应,大概是 17 年初,有一场 daocloud 举办的 springcloud 社区沙龙,由 DD 带来的 zuul 源码解读以及案例分享,记忆尤为深刻,当时我所在的公司也恰巧在对 zuul 进行改造,而 DD 分享的主题对于我的工作非常有帮助。

深入理解 RPC 之集群篇

上一篇文章分析了服务的注册与发现,这一篇文章着重分析下 RPC 框架都会用到的集群的相关知识。

集群 (Cluster) 本身并不具备太多知识点,在分布式系统中,集群一般涵盖了负载均衡(LoadBalance),高可用(HA),路由(Route)等等概念,每个 RPC 框架对集群支持的程度不同,本文着重分析前两者 – 负载均衡和高可用。


JAVA 拾遗--JPA 二三事

记得前几个月,spring4all 社区刚搞过一次技术话题讨论:如何对 JPA 或者 MyBatis 进行技术选型?传送门:http://www.spring4all.com/article/391 由于平时工作接触较多的是 JPA,所以对其更熟悉一些,这一篇文章记录下个人在使用 JPA 时的一些小技巧。补充说明:JPA 是一个规范,本文所提到的 JPA,特指 spring-data-jpa。

tips:阅读本文之前,建议了解值对象和实体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使用 @Embedded 关联一对一的值对象

现实世界有很多一对一的关联关系,如人和身份证,订单和购买者…而在 JPA 中表达一对一的关联,通常有三种方式。下面就以订单(Order)和购买者(CustomerVo)为例来介绍这三种方式,这里 CustomerVo 的 Vo 指的是 Value Object。


JAVA 拾遗 --Instrument 机制

最近在研究 skywalking,发现其作为一个 APM 框架,比起作为 trace 框架的 zipkin 多了一个监控维度:对 JVM 的监控。而 skywalking 集成进系统的方式也和传统的框架不太一样,由于其需要对 JVM 进行无侵入式的监控,所以借助了 JAVA5 提供的 Instrument 机制。关于“Instrument”这个单词,没找到准确的翻译,个人理解为“增强,装配”。


研究优雅停机时的一点思考

开头先废话几句,有段时间没有更新博客了,除了公司项目比较忙之外,还有个原因就是开始思考如何更好地写作。远的来说,我从大一便开始在 CSDN 上写博客,回头看那时的文笔还很稚嫩,一心想着反正只有自己看,所以更多的是随性发挥,随意吐槽,内容也很简陋:刷完一道算法题记录下解题思路,用 JAVA 写完一个 demo 之后,记录下配置步骤。近的来看,工作之后开始维护自己的博客站点: www.cnkirito.moe 也会同步更新自己公众号。相比圈子里其他前辈来说,读者会少很多,但毕竟有人看,每次动笔之前便会开始思考一些事。除了给自己的学习经历做一个归档,还多了一些顾虑:会不会把知识点写错?会不会误人子弟?自己的理解会不会比较片面,不够深刻?等等等等。但自己的心路历程真的发生了一些改变。在我还是个小白的时候,学习技术:第一个想法是百度,搜别人的博客,一步步跟着别人后面配置,把 demo run 起来。而现在,遇到问题的第一思路变成了:源码 debug,官方文档。我便开始思考官方文档和博客的区别,官方文档的优势除了更加全面之外,还有就是:“它只教你怎么做”,对于一个有经验有阅历的程序员来说,这反而是好事,这可以让你有自己的思考。而博客则不一样,如果这个博主特别爱 BB,便会产生很多废话(就像本文的第一段),它会有很多作者自己思考的产物,一方面它比官方文档更容易出错,更容易片面,一方面它比官方文档更容易启发人,特别是读到触动到我的好文时,会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想要加到作者的好友,这便是共情。我之后的文章也会朝着这些点去努力:不避重就轻,多思考不想当然,求精。

最近瞥了一眼项目的重启脚本,发现运维一直在使用 kill -9 <pid> 的方式重启 springboot embedded tomcat,其实大家几乎一致认为:kill -9 <pid> 的方式比较暴力,但究竟会带来什么问题却很少有人能分析出个头绪。这篇文章主要记录下自己的思考过程。

kill -9 和 kill -15 有什么区别?

在以前,我们发布 WEB 应用通常的步骤是将代码打成 war 包,然后丢到一个配置好了应用容器(如 Tomcat,Weblogic)的 Linux 机器上,这时候我们想要启动 / 关闭应用,方式很简单,运行其中的启动 / 关闭脚本即可。而 springboot 提供了另一种方式,将整个应用连同内置的 tomcat 服务器一起打包,这无疑给发布应用带来了很大的便捷性,与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个问题:如何关闭 springboot 应用呢?一个显而易见的做法便是,根据应用名找到进程 id,杀死进程 id 即可达到关闭应用的效果。

上述的场景描述引出了我的疑问:怎么优雅地杀死一个 springboot 应用进程呢?这里仅仅以最常用的 Linux 操作系统为例,在 Linux 中 kill 指令负责杀死进程,其后可以紧跟一个数字,代表 ** 信号编号 **(Signal),执行 kill -l 指令,可以一览所有的信号编号。


深入理解 RPC 之服务注册与发现篇

在我们之前 RPC 原理的分析中,主要将笔墨集中在 Client 和 Server 端。而成熟的服务治理框架中不止存在这两个角色,一般还会有一个 Registry(注册中心)的角色。一张图就可以解释注册中心的主要职责。

注册中心的地位

  • 注册中心,用于服务端注册远程服务以及客户端发现服务
  • 服务端,对外提供后台服务,将自己的服务信息注册到注册中心
  • 客户端,从注册中心获取远程服务的注册信息,然后进行远程过程调用

目前主要的注册中心可以借由 zookeeper,eureka,consul,etcd 等开源框架实现。互联网公司也会因为自身业务的特性自研,如美团点评自研的 MNS,新浪微博自研的 vintage。

本文定位是对注册中心有一定了解的读者,所以不过多阐述注册中心的基础概念。


深入理解 RPC 之协议篇

协议(Protocol)是个很广的概念,RPC 被称为远程过程调用协议,HTTP 和 TCP 也是大家熟悉的协议,也有人经常拿 RPC 和 RESTFUL 做对比,后者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协议… 我个人偏向于把“协议”理解为不同厂家不同用户之间的“约定”,而在 RPC 中,协议的含义也有多层。

Protocol 在 RPC 中的层次关系

翻看 dubbo 和 motan 两个国内知名度数一数二的 RPC 框架(或者叫服务治理框架可能更合适)的文档,他们都有专门的一章介绍自身对多种协议的支持。RPC 框架是一个分层结构,从我的这个《深入理解 RPC》系列就可以看出,是按照分层来介绍 RPC 的原理的,前面已经介绍过了传输层,序列化层,动态代理层,他们各自负责 RPC 调用生命周期中的一环,而协议层则是凌驾于它们所有层之上的一层。简单描述下各个层之间的关系:

protocol 层主要用于配置 refer(发现服务) 和 exporter(暴露服务) 的实现方式,transport 层定义了传输的方式,codec 层诠释了具体传输过程中报文解析的方式,serialize 层负责将对象转换成字节,以用于传输,proxy 层负责将这些细节屏蔽。

它们的包含关系如下:protocol > transport > codec > serialize

motan 的 Protocol 接口可以佐证这一点:

1
2
3
4
5
public interface Protocol {
<T> Exporter<T> export(Provider<T> provider, URL url);
<T> Referer<T> refer(Class<T> clz, URL url, URL serviceUrl);
void destroy();
}

我们都知道 RPC 框架支持多种协议,由于协议处于框架层次的较高位置,任何一种协议的替换,都可能会导致服务发现和服务注册的方式,传输的方式,以及序列化的方式,而不同的协议也给不同的业务场景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下面就来看看一些常用协议。


Your browser is out-of-date!

Update your browser to view this website correctly.&npsb;Update my browser 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