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设计24 分钟读完 (大约3656个字) 前言
这是一篇译文,原文出处 戳这里。其实很久以前我就看完了这篇文章,只不过个人对响应式编程研究的不够深入,羞于下笔翻译,在加上这类译文加了原创还有争议性,所以一直没有动力。恰逢今天交流群里两个大佬对响应式编程的话题辩得不可开交,趁印象还算深刻,借机把这篇文章翻译一下。说道辩论的点,不妨也在这里抛出来:
响应式编程在单机环境下是否鸡肋?
结论是:没有结论,我觉得只能抱着怀疑的眼光审视这个问题了。另外还聊到了 RSocket 这个最近在 SpringOne 大会上比较火爆的响应式 “ 新“网络协议,github 地址 戳这里,为什么给”新“字打了个引号,仔细观察下 RSocket 的 commit log,其实三年前就有了。有兴趣的同学自行翻阅,说不定就是今年这最后两三个月的热点技术哦。
Java 圈子有一个怪事,那就是对 RxJava,Reactor,WebFlux 这些响应式编程的名词、框架永远处于渴望了解,感到新鲜,却又不甚了解,使用贫乏的状态。之前转载小马哥的那篇《Reactive Programming 一种技术,各自表述》时,就已经聊过这个关于名词之争的话题了,今天群里的讨论更是加深了我的映像。Java 圈子里面很多朋友一直对响应式编程处于一个了解名词,知道基本原理,而不是深度用户的状态 (我也是之一)。可能真的和圈子有关,按石冲兄的说法,其实 Scala 圈子里面的那帮人,不知道比咱们高到哪里去了(就响应式编程而言)。
实在是好久没发文章了,向大家说声抱歉,以后的更新频率肯定是没有以前那么勤了(说的好像以前很勤快似的),一部分原因是在公司内网写的文章没法贴到公众号中和大家分享讨论,另一部分是目前我也处于学习公司内部框架的阶段,不太方便提炼成文章,最后,最大的一部分原因还是我这段时间需要学 (tou) 习(lan)其 (da) 他(you)东 (xi) 西啦。好了,废话也说完了,下面是译文的正文部分。